BOB综合体育2023年11月22日上午,2023 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年会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四层开幕。
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作为全球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旨在促进设计院校在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本次年会是中央美术学院推动中国与世界艺术设计教育交流合作的历史性契机,期待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教育者共同关注世界艺术与设计教育的高质量持续发展,共同努力推动未来型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
在开幕式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Cumulus联盟主席洛伦左·因贝西、联盟秘书长艾嘉·萨米女士等嘉宾与Cumulus联盟执委成员共同出席会议。会议的演讲嘉宾包括来自米兰理工大学名誉教授埃佐·曼奇尼先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纽约新学院教授安东尼·邓恩先生,以及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李玉峰先生、副教授周子书等设计领域的专家。
本届论坛以“爱的阐释”为主题,旨在从不同文化和角度深入探讨爱在艺术与设计中的表达与阐释。与会代表将通过论文宣讲、作品展、工作坊等方式展开多维度的交流与探讨。来自中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的学者们将共同探索爱的力量和意义,为设计研究领域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作为主持人在年会上欢迎全球知名的艺术与设计院校代表。他表示期待通过本次年会激发更多创新思维和学术交流BOB综合体育,促进设计研究领域的繁荣与发展。各方嘉宾和学者的踊跃参与必将使这一论坛成为一个充满启发和深度思考的盛会。
林茂院长首先代表中央美术学院欢迎来自全球院校代表的嘉宾共聚中央美术学院。他在致辞中提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艺术与设计的力量日益凸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与未来设计人才培养密切相关,是我们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全球教育正面临不确定性,而全域性设计人才的培养成为全球设计教育的新目标。在此背景下,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融合艺术与科学、文化与经济、社会与政治、地方与国际的综合型、交叉型艺术设计人才。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也是未来社会变革的内在驱动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建立未来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焦点。
cumulus联盟主席洛伦左·因贝西表示, cumulus 是30年前在欧洲成立的设计协会,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组织,在亚洲和中国有着强大的合作活动。他强调了 cumulus 内部共享的共同价值观,如学术自由和机构自治。主席在设计的背景下反思了会议的主题“爱”,并将其与关怀的理念联系在一起。他讨论了cumulus 的倡议和在全球实现的不同项目如博士网络和区域会议以及学生夏令营,通过项目展示了当下分享和关怀的重要性。演讲者分享了他们对未来的愿景,强调了设计师在创造质量、关爱社会和促进幸福方面的作用,并再次强调了该组织致力于创建全球合作空间的承诺。
宋协伟院长作为承办方介绍了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现状。设计学院在教学改革之路上通过升维的整合重新构建了学科建设逻辑。强调了学科间的交叉与共同问题导向,打破了专业壁垒,强调全球局势和生态意识,为人类未来提供解决方案。形成了以战略设计、科学设计、社会设计等为代表的广义设计学科群。介绍了设计学院的多个专业方向和研究方向,强调了学科间的交叉与整合。探讨了战略设计、科学设计、产业设计等的不同角色,并展示了学院在国际上的合作与交流,构建了人工智能与艺术、机器人艺术等联合实验室。演讲展示了学院毕业生的创新成果,如模块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对于未来的设计教育,演讲者强调了交叉学科、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学院与国际知名设计院校的合作关系。他同时演讲强调了爱在人类文明中的普遍重要性,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爱一直渗透在各个方面。爱被视为一种和谐之美,创造、阐释、应用和传播爱,呵护生存、慰藉生命。演讲者相信,面向未来,爱将继续成为人类文明演化和进化的不朽能源。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李玉峰教授展示了他历时五年来以爱的阐释为主题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与英国学校合作的跨国研究成果。团队从中国古典文化出发,通过分析文字、民间文化和风水等方面,深入研究爱的理解。研究成果包括了35万字的著作,涵盖了古代智慧和观念。研究者通过概念逻辑、曼陀罗思维和纠缠矩阵等思维模型,试图将古典爱的思想转化为现代思维。同时,提出了1000多个问题,包括推出通识课程和编辑100多小时的教育课程。通过艺术的方法,团队策划了一次展览,通过画作和抽象的山水画呈现了研究成果。整个研究过程强调了爱在不同层面的重要性,包括个人、家庭、族群、天下、国家和自然。通过思维模型,团队试图建立清晰的逻辑关系,使爱成为一种参照系,用以指导未来的艺术与设计教育。总体而言,这次研究提供了一种跨文化、跨时空的思考框架,试图解答爱的本质并将其融入教育和艺术设计领域。
安东尼·邓恩教授的演讲强调了设计与哲学、科学和文学的对话,以及对想象力的重要性。设计师需要创造学习环境,将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动创新和对世界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讨论了量子计算对另一种视觉历史的物体的影响。量子计算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领域。量子力学提供了对现实进行精确操作的可能性;他谈到了广义非人类环境中的人类想象,探讨了不同动物可能看到的世界。通过思考非人类的感观体验,强调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相对的,每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感知方式。这引发了对人类中心主义思维的挑战,提醒我们其他生命形式的存在可能以我们不同的方式感知着世界。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子书在演讲中提到社会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成都市社区为例,通过深入了解社区形成的历史和背景,社会设计团队试图理解老年人社区的具体构建过程BOB综合体育BOB综合体育。这个项目的成功引发了对社会设计的思考,不仅要考虑个体情感的表达,还要关注整个社区基层的运作机制,下一阶段,团队计划通过整合基层系统,规模化推广家书项目,并重新理解中国社区基层的运作方式。社会设计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一种愿景和组织架构的创新。在现代社会,时间和效率成为制约社会设计的重要因素,需要找到平衡点BOB综合体育,使关爱和高效能够共存。这也是社会设计师在面对困难条件下的挑战,需要思考如何在关心和效率之间找到共同点,实现设计的目标。
当天下午两点至七点进行2023国际艺术设计联盟学术论文宣讲,首日主题为“爱的阐释”。首先是平行会议举办院校代表演讲,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周峰在题为《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发言中指出要立足新时期、新发展、新要求,培养具有前瞻视野、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送社会可持续发展。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黄红春教授以《以爱之名》为题进行了演讲,她以农田生物多样性景观设计研究为案例,提出了互生共存的设计策略。
接下来的论文宣讲共分为六个会场,共76篇论文宣讲,各会场以抽签序号决定演讲顺序。会场一的论文宣讲者有12位,主持人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李贝壳,论文发表者有里斯本大学卡拉·保列洛、同济大学倪旻卿、巴黎索邦大学科斯托夫、罗兰、台湾师范大学戚羽丝、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塞西莉亚·卡萨斯·罗梅罗、荷兰圣乔斯特艺术学院汪裕欣、西交利物浦大学埃马努埃拉·柯蒂、中央美术学院徐牧桑、厦门大学迈克尔·麦肯齐、费拉拉大学阿尼科·加尔、东西大学尹伍拉姆;以上学者的研究关注植物思维、生态意识、新加坡地区的参与设计、人工智能的爱情叙事、台湾地区社会设计、、人类世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构建、数据窃取、衣柜叙事、消极学习体验因素等方面。
会场二的主持人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石韵媛,本场论文宣讲者有13位,巴基斯坦时装与设计学院阿里.哈迪.阿里、香港浸会大学周培华、荷兰阿尔特兹艺术大学马克·布米斯特、北得克萨斯州大学格洛丽亚·米尔费图、伦敦大学侯婧怡、香港理工大學简祎、南京艺术学院侯婕、佛罗伦萨大学玛丽亚·克劳迪娅·科波拉、同济大学霍思光、中央美术学院王海华、香港理工大学叶婉纯、西交利物浦大学于加石、清华大学周瀚翔;他们从纺织配件、艺术促进情绪变化、母爱、猫与社区、老年护工、可持续设计、时装秀案例、集体记忆、人民公园、建筑装饰等方面关注艺术、设计与“爱”叙事之间的关系。
会场三的主持人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王钰雯,该场人员为同济大学邓颖、厦门大学斯蒂芬·康诺利、西安交通大学冯紫涵、上海大学贾慧明、拉夫堡大学罗茜源、武藏野美术大学路梦瑶、中央美术学院王恩茹、景德镇陶瓷大学吴梦洋、同济大学杨梦石、中央美术学院张倩媛、阿威罗大学吉塞拉·皮涅罗·阿戈斯蒂尼奥、湖北美术学院赵诗琪、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张熠;13位学者的研究涉及公共艺术中的爱与治愈、异地恋中的民族志探索、地域艺术的共同创造、线上疗愈平台设计、爱的“意向性”、健康设计、养老服务等内容。
会场四的主持人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教师廖柳钧,论文宣讲共有13位参与者,包括中央美术学院的崔潇、西安交通大学的董梦真、同济大学的高坦浩、中央美术学院的姜子涵、同济大学的黑静好、江南大学的刘瑾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刘正、广东工业大学的刘宇佳、中国台湾逢甲大学的尼古拉斯·马雷夏尔、同济大学的任梓心、西南交通大学的谭与新、武藏野美术大学的杨心苡、北京理工大学的赵静等。他们的研究与探讨涉及电影与声音、公共艺术装置、儿科疗愈、交通网络设计、厨房用户体验、AI绘画艺术、话语性设计、转译与场所感知、智能材料与情感设计等多个领域。
会场五的主持人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教师余一萌。本场论文宣讲有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丁誉、中央美术学院的柳天昱、首都师范大学的林世燕、中央美术学院的刘珍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璐彤、西南交通大学的刘蔚、重庆大学的屈子涵、爱丁堡大学的盛珮宁、广东工业大学的张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慧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朱明洁、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的郑潇等12位学者进行研究关注展示设计、民俗文化中的爱与智慧、社群参与、影响风格、儿童空间设计、文化遗产危机、跨文化手工艺创新、VR舞蹈疗愈、生态村设计、东方关怀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会场六的主持人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教师李世奇,该场论文宣讲有独立研究学者陈嘉诚、西南交通大学的崔月婷、湖南大学的董皓、产品设计师顾越、清华大学的李文尧、陕西理工大学的刘春芳、中央美术学院的李羽、西南交通大学的马楠、同济大学的孙文鑫、中央美术学院的曾乙文、台湾政治大学的郑涵、中央美术学院的邹赟等13位学者就设计与自我疗愈、共享共建、包容性设计、仁爱文化、儿童展馆、设计与性别、信息可视化设计、思辨设计、视觉思维等方面进行汇报与交流。
首日论文宣讲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他们以“爱的阐释”为主题从艺术与设计的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交流。会场内学术氛围浓厚,学者们积极踊跃地分享彼此的成果与见解,展现出了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与投入BOB综合体育。这种深入交流不仅促进了学术界的合作与发展,也激发了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者们在各自领域取得进一步突破。